close

  12月17日,國家教育部出台《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》,明確自2015年1月1日起,取消高考加分項目中的“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”。
  這意味著,在高中教育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奧賽一、二、三等獎的考生,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。
  有考生家長對這次改革表示“不理解”,但實際上,江蘇自2006年起就取消了奧賽高考加分。從這幾年的“江蘇經驗”看來,加分取消,並不會影響太多考生的前途,反而可以使變了味的奧賽去功利化。
  “讓考試的歸考試,興趣的歸興趣。”有人這樣評價。
  現代快報記者
  俞月花 黃艷
  過去·現在
  奧賽60年
  漸漸變了味
  上世紀50年代末,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興起於東歐,至今已經有近60年曆史了。競賽學科包括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信息學(計算機)和生物學。目前,世界上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組隊參加這項國際賽事,每年分學科在不同的國家舉行。
  奧賽的初衷是“普及科學知識”
  奧賽進入中國是1978年,從那時開始,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中國數學會、中國物理學會、中國化學會、中國計算機學會,以及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動物學會,在教育部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動下,相繼組織了全國中學生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信息學和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。江蘇省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成立於1991年,主要負責江蘇省內中學生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和信息學等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。
  在一本介紹中學生學科奧賽的書中,提到了活動的初衷:“向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,激發他們學習學科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,為優秀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,促進中等學校科學教育改革。”
  書中還提到,奧賽屬於“課外活動”,參與者應該是“學有餘力,對學科學習有興趣,且自願參加的學生”。
  事關高考加分或保送,奧賽開始變功利
  上世紀80年代,中國中學生在國際奧賽中獲獎的新聞會登上報紙,獲獎者會成為“奧運會冠軍”一樣的明星。
  但很快,這種光榮變了味。“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,奧賽和高考聯繫在一起,奧賽獲獎者能高考加分,甚至保送。”江蘇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說,從那時候開始,越來越多的家長送孩子參加奧賽,自以為找到了一條上大學的捷徑。“從那時候開始,每年報名參加奧賽的人數就有數十萬了,後來越來越多。”
  一些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,但更多的普通學生無法獲獎,“當大量學生耗費精力在奧賽上時,基礎教育的本質被扭曲了。”一位教育從業者痛心疾首地說,“奧賽不是基礎教育,它應該是那些天才或者說專才的陣地。”
  對於文科生和農村學生來說,奧賽加分有失公平
  因為本身的特殊性,奧賽從來都不是公平的。智力超群,能夠獲得更好教育的參賽者,自然存在優勢。將之與普通高考成績掛鉤,本就有失公平。
  有媒體稱,近年來,自主招生、特長生、保送生、奧賽加分等制度拓寬了高校選拔渠道,農村考生卻難以從中“分一杯羹”,因為農村學生獲得藝術、體育、奧賽等“補償教育”的機會不多,自招試題的城市化特色和高昂的考試成本,也讓很多農村家庭的學生望而卻步。
  另一個感受到不公平的群體,是文科生。
  理科要求邏輯性非常強,講究邏輯,而文科講究人文和情懷,“文科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,你喜歡賈平凹,還是韓寒,這個沒法說。而理科類只有對錯,只要能做出題目來就是好。這是一定有標準的。”一位文科生表示,奧賽都是理科,加分這個問題上,對文科生是很不公平的。
  “學生有不同的學科傾向,國家層面的政策不應該只偏向理科生。”一位家長表示,此前的政策帶有學科傾向,很不合理。
  高考是獨木橋,奧賽成了“美麗的陷阱”
  雖然有人意識到奧賽對於普通學生的危害,大部分人卻仍然被“一葉障目”。
  “奧賽獲獎意味著保送,或者加10分,加20分,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?我可以一下子超過10萬、20萬個競爭對手!”在新政策出台後,一位自稱是考生的網友在網上與別人爭辯時說。
 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,奧賽加分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,其過分的“功利性”也早已顯露在各個方面。
  一位中學文科老師說,在接近奧賽比賽的時候,他的課堂上,有參加理科奧賽的學生,非常公開地看大學理科的教材。
  而奧賽之後,總有家長找到各種門路,要一個“獲獎名額”。
  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奧賽而放棄興趣,南京大學研三學生小徐回憶說,他當年為了參加“競爭相對較少”的化學奧賽而放棄自己喜歡的生物,而且,據他所說,跟他一起參加奧賽的學生中,大概只有30%的人,是跟著興趣走的。
  為了參加奧賽,不少學生偏科越來越厲害,這讓他們失去了寶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。
  一些培訓機構應運而生,“一年要收近萬元的費用”。
  在高考加分被叫停之前,奧賽跟自己的初衷漸行漸遠。
  政策制定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,12月17日,國家教育部出台《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》,明確自2015年1月1日起,取消高考加分項目中的“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”。
  先行者·江蘇
  改革試水
  江蘇先行
  2015年全面取消奧賽加分,目的是消除當前考生參加學科競賽純粹是為了高考加分的現象,糾正考生和家長功利性傾向。而江蘇省,早在2006年就取消了奧賽加分政策,此前,省級奧賽一等獎考生在錄取時加10分投檔。而且自2014年畢業的高中生開始,奧賽高獎次保送生比例也大幅度縮水。
  2006年起,江蘇奧賽不再加分
  江蘇2006年就已經取消了奧賽加分。
 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,這樣做的原因就是,教育主管部門看到,奧賽的加分刺激,不利於學生的成長。
  “為什麼一定要加分?本來是項好的活動,但與高考聯繫在一起,就太功利了。”有關人士表示,希望取消奧賽加分,能讓學生更全面地發展,如果因為興趣參加,也要強調有一個正常的心態,時間安排上也應更合理,不能只是為了比賽得獎而比賽。
  今年開始,江蘇高中畢業生奧賽保送也縮水了
  根據以往規定,參加全國中學生(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信息學)奧林匹克競賽,只要獲得全國決賽一、二、三等獎,就能取得高校的保送資格。
  而像這種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,2012年江蘇就有200多位。但2014年起,這一政策就取消了。根據教育部的規定,2014年開始,理科競賽獲獎選手中,除少量進入國家集訓隊的應屆畢業生外,都沒有保送資格。想要上大學,必須參加高考。
  其實早在2010年,教育部就發佈了《關於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取消理科競賽獲獎選手的保送資格,《通知》規定,201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(即2014年的高三畢業生),在高中階段,參加全國中學生(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信息學)奧林匹克競賽,獲得全國決賽一、二、三等獎,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,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。
  2010年,江蘇省教育考試院也發文明確,2014年高考的學生,除了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一等獎,並被遴選參加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,應屆畢業當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外,其他獲得奧賽各等次獎項的學生,不再具有高校保送資格。
  影響·未來
  取消加分
  奧賽仍在
  2006年至今,近10個年頭過去,加分取消對奧賽的影響體現出來了嗎?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,真正有興趣的學生,以及希望參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,成了現在奧賽的選手主體。而高中奧賽江蘇參賽總人數,今年超過30萬人次,較2006年取消加分前沒有減少,一直都比較穩定。
  為興趣而學的優秀者還在堅持
  江蘇省有關負責人表示,取消加分和保送等優惠政策,可以恢復奧賽本來的面目,讓它變得更單純。一位負責人說,去功利化後,可以突顯出那些真正喜歡學科的孩子,讓他們能冒出來。不像以前那麼功利了。以前不管是會不會或者學不學,他都會去拼命鑽這個空子,或者走一些後門。這對那些真正對這方面有興趣,或者學有餘力的孩子來說,實際上是不公平的。
  這位負責人說,取消加分以後,來參加的大部分學生,多是因為興趣而喜歡這門學科,願意在上面花費一定的精力。“因為準備競賽是很占用時間的,要做大量習題,要占用高考複習時間。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,都是非常優秀的。”通過這幾年的實踐來看,他認為,取得奧賽獎項的孩子,能力都是相當過硬的。“
  參賽人數沒見少,今年超過30萬人次
  那麼,取消加分和縮減保送後,是否有大量的學生不再熱衷奧賽了呢?江蘇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的負責人表示,經過最近幾年的實踐觀察來看,江蘇省奧賽參賽人數並沒有受到影響。從2014年參賽的高中生人數來看,“參加數學競賽的有99000人,物理有70000人,化學有50000多人,生物有82000多人,信息學也有約8000人。”因為一些學生參加多項競賽,統計下來,總計應是超過30萬人次。
  他分析說,因為即使取消加分和保送政策,奧賽與高考也沒有完全脫鉤。要做到一點不功利化也不現實。“奧賽其實還是有一些優勢的。比如高校自主招生,就看奧賽成績。還有南大物理系和數學系,在自主招生時,就要考察考生有沒有學過學科相關的知識。”
  此外,高考政策出台後,實際上對高考錄取增加了更多評價體系,“不僅是分數,還有綜合素質。而綜合素質中就包含了在某一學科中突出的能力。比如說,一個學生成績高,一個學生成績低一點。但是成績低的學生在數學方面有明顯的天賦,獲得省一等獎或者二等獎,而高分的考生,沒有比賽獎項。那麼對於數學領域來說,更傾向於有數學天賦的學生。”
  江蘇省化學會常務秘書長張建國說,化學奧賽原本就是選拔拔尖化學人才,他發現其中有真正熱愛化學的人,“有學生自己在家裡建化學實驗室。業餘時間把精力都花在化學上。”他說,賽事本身,的確培養了一批學生,“通過學習培訓,他們對化學更加瞭解。這也推動了化學發展。”
  江蘇省數學會常務秘書長吳忠麟也表示,奧賽舉辦對從高中生中選拔優秀數學人才有幫助,提供了很好的平臺。“這個活動在國內有幾十年,今年是第30屆。而每年江蘇省奧數成績都在全國屬於上游,在30個代表隊中,排名第六七名。”
  對於取消加分對數學奧賽的影響,他表示不大。“現在很多高校自主招生,選拔時有門檻。一般來講,參加奧數競賽的學生,獲獎選手可以參加自主招生。這個就不是政府行為,這是高校自己的要求。”
  中學名校中
  奧賽仍是重頭
  “基本上是10%的比例參加奧賽。”一位中學物理競賽著名教練告訴記者,而在少量頂級中學,這個比例可能達到近20%。一所南京的名校,三個年級有近150名學生,參加理科競賽。“通常有五六個人能達到省一等獎的高獎次,在2014年之前,是可以保送大學的。而一等獎的學生,有近30人,雙二等獎的也有30人左右。”教務老師統計,約三分之一的參賽學生,會達到一個較高的獎次,至少可以作為高校自主招生的門檻。 南通一所著名的理科競賽中學校長透露,以前最多的時候,一屆學生中有30多人因為理科競賽被保送。現在每屆學生中,仍有約50人參加理科競賽。校長坦言,自主招生也很有吸引力,考生的特長可作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優先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。
  自主招生時
  獲獎者仍受青睞
  “我們肯定會優先考慮奧賽獲獎學生。”昨天,一所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招辦負責人,給記者肯定的答覆。他表示,作為以理工類為主的院校,很多專業都要求學生有好的理科基礎。“能參加競賽並獲獎,證明瞭他在這一學科上的基礎還有潛力。”他表示,從以往的情況來看,有理科競賽獲獎成績的學生入學後,在學科表現上普遍比較好。“雖然不會在招生的章程上寫得很明確,但我們肯定會優先考慮獲獎學生。”這位負責人表示,具體的自主招生政策要到2015年初才能出來,但這個方面不會有太大變化。
  延伸
  高中奧賽和小學奧數
  不是一回事兒
  現在有很多二三年級的小學生就開始學奧數,有必要嗎?和高中奧賽有關聯嗎?
  一位組織高中奧賽工作的負責人表示,由於小學二三年級可塑性比較強,大人強加什麼,孩子就會接受什麼。機械學習和真正喜愛、有創造力的學習是兩碼事。“教育部有明文規定,不能在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階段,舉辦奧賽,所以我們說的2014年奧賽報名人數都是高中階段的學生。而針對小學生,從組織方角度來說,我建議要因材施教。是什麼樣的人,就做最符合的事,這是最符合教育的法則和自然規律。家長不要有功利化的因素。先問問自己的孩子,他願不願意。”
  他說,有些人從小學學,也無法學到有天賦的人能學到的程度。“海門中學有個學生,高中學理科,突然對生物特別感興趣。他自學能力連老師也比不了。儘管他高考都不選這科目,只是因為有興趣,起步也不早,但還是取得了省級二等獎。所以奧賽不是從小培養的事情,所有的奧賽都應基於從興趣出發。”
  一位負責高中奧數競賽的業內人士表示,他說,小學二三年級學生就學奧數沒有必要。“孩子太小,沒有意識。而且有點功利性,我認為到五六年級或者初中以後,確實喜歡,可以學習奧數,它對邏輯思維,對智力開發有幫助。”他說,奧數的魅力在於他讓有數學天分的頂尖學生突顯出來。“通過平臺選拔進國家隊,然後參加國際奧數比賽。據我所知,奧數獲國際金獎的學生,後來的發展都非常好,在世界數學屆都能嶄露頭角。就像運動員一樣,具有國際水平。”
  專家
  希望取消加分
  讓奧賽更單純
  “取消奧賽加分,是個好事。”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仲偉俊教授告訴記者,以前因為有加分,增加了一些學生的負擔。而且,奧賽本身的成績好不好,只能說跟學生某一學科的學習能力有關係,不能代表全面,也不能說和未來的學習關係很大。他表示,特別是一些低年級學生學高年級知識的比賽,不建議學生參加,這並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,不說明學生的能力和潛力。
  他希望,通過加分的取消,能消除奧賽的利益導向,把它從一個升學可以利用的工具,變回興趣驅動的一種活動,讓參加奧賽的動機更加單純。
  上個世紀50年代
  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興起於東歐,競賽學科包括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信息學(計算機)和生物學。
  1978年
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中國數學會、中國物理學會、中國化學會、中國計算機學會,以及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動物學會,在教育部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動下,相繼組織了全國中學生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信息學和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。
  1991年
  江蘇省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成立。
  2006年
  意識到奧賽加分的功利性,江蘇省的取消了奧賽加分政策。
  2014年
  國家教育部出台《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》,明確自2015年1月1日起,取消高考加分項目中的“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”。
  2015年1月1日
  奧賽成績不再與普通高考成績掛鉤。  (原標題:再見!奧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jhux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